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幼璋五代 844 — 9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4—927 【介绍】: 五代时僧。
亳州谯人俗姓夏侯,孜从子。
七岁于扬州慧照寺出家。
年十七具戒,二十五岁游方诸禅会,嗣白水本仁。
归住天台山福唐院,移隐龙院。
僖宗中和四年,收瘗浙东饥民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
哀帝天祐三年钱镠迎其出山,住杭州功臣堂,署志德大师
后请归山,钱镠为建瑞龙院居之。
禅师名幼璋
唐相国夏侯孜之犹子也。
大中初
伯父司空
出镇广陵
方七岁。
游慧照寺。
闻诵妙法莲华经。
于是跪伯父前。
求出家。
伯父难之。
因不饮食。
不得已许之。
慧远禅师剃发。
十年受具足戒。
年二十五。
游方。
高安
白水
又谒署山。
二大老皆器许焉。
咸通十三年
腾腾和尚者。
江陵
腾腾嘱曰。
汝往天台
寻静而居。
遇安即止。
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
憨拊之曰。
汝却后四十年
巾子山下菩萨。
王于江南
于时我法乃昌。
遂去。
天台山
于静安乡建福唐院。
已符腾腾之言。
又住隐龙院。
中和四年
浙东饥疫。
于温台明三郡。
收瘗遗骸数千。
时谓悲增大士。
乾宁中
雪峰尝见之。
以棕榈拂子授而去。
天祐三年
尚父遣使童建。
赍衣服香药。
入山致请至府。
志德大师
馆于功臣院。
日夕问道。
辞还山。
尚父不可。
乃建瑞龙寺于城中。
以延之。
禅者云趋而集。
又契憨憨之语。
尝谓门弟子曰。
老僧顷年。
游历江外。
岭南荆湖
但有知识丛林。
无不参问来。
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
各要知个去处。
然诸方终无异说。
只教诸人歇却狂心。
休从他觅。
但随方任真。
亦无真可任。
随时受用。
亦无时可用。
设垂慈苦口。
且不可呼昼作夜。
更饶善巧。
终不能指东为西。
脱或能尔。
自是神通作怪。
非干我事。
若是学语之流。
不自省己知非。
直欲向空里采花。
波中取月。
还著得心力么。
汝今日各自退思。
忽然肯去。
始知。
瑞龙老汉。
事不获已。
迂回太甚。
还肯么。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
尚父乞坟。
尚父笑曰。
师便尔乎。
遣陆仁者。
择地于西关建塔。
塔毕。
往辞尚父
嘱以护法恤民。
还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七。
坐七十夏 诏改天台隐龙。
为隐迹云。
龙禅师
幼璋
唐相国夏侯孜犹子也。
大中初
伯父司空
出镇广陵
师方七岁。
游慧照寺。
闻诵妙法莲华经。
于是跪伯父前。
求出家。
伯父难之。
师因不饮食。
不得已许之。
慧远禅师剃发。
十年受具足戒。
年二十五游方。
高安
白水
又谒署山二大老。
皆器许焉。
咸通十三年
腾腾和尚者于江陵
腾腾嘱曰。
汝往天台
寻静而居。
遇安即止。
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
憨拊之曰。
汝却后四十年
巾子山下菩萨。
王于江南
于时我法乃昌。
遂去至天台山
静安乡。
建福唐院。
已符腾腾之言。
又住隐龙院。
中和四年
浙东饥疫。
师于温台明三郡。
收瘗遗骸数千。
时谓悲增大士。
乾宁时
雪峰尝见之。
以棕榈拂子。
授师而去。
天祐三年
尚父遣使童建。
赍衣服香药。
入山致请。
至府。
志德大师
馆于功臣院。
日夕问道。
辞还山。
尚父不可。
乃建瑞龙寺于城中。
以延之。
禅者云趋而集。
又契憨憨之语。
尝谓门弟子曰。
老僧顷年。
游历江外岭南荆湖
但有知识丛林。
无不参问来。
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
各要知个去处。
然诸方终无异说。
只教诸人。
歇却狂心。
休从他觅。
但随方任真。
亦无真可任。
随时受用。
亦无时可用。
设垂慈苦口。
且不可呼昼作夜。
更饶善巧。
终不能指东为西。
说或能尔。
自是神通作怪。
非干我事。
若学语之流。
不省己知非。
直欲向空里采花。
波中取月。
还著得心力否。
汝今日各自退思。
忽然肯去。
始知瑞龙老汉。
事不获已。
迂回大甚。
还肯么。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
师从尚父乞坟。
尚父笑曰。
师便尔乎。
遣陆仁者。
择地西关建塔。
塔毕。
师往辞尚父
嘱以护法恤民。
还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七。
坐七十夏。
诏改天台隐龙。
为隐迹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光嗣五代 ?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僧。
太原文水人俗姓李
幼于五台山真容院出家。
纳戒后,出求禅法,通内外典,善言辩,时难与敌。
闽王礼敬之。
后梁末帝乾化三年,至浙中,吴越王钱镠厚礼以待。
寻泛海沧州,仍归五台
主院事十五年,赐号超化
病卒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
太原文水人
幼依台山真容院浩威出家。
既纳戒游方。
受心法。
辨论纵横。
侪辈莫之抗。
俄南游。
谒王氏于闽。
忠懿王敬之。
两浙谒钱氏。
武肃王尤加敬焉。
然二王皆遣使送香茗。
两浙又以钵盂一万副。
及敛诸州牧宰俸入。
泛大舶。
沧州
使归为文殊供养。
时则降龙大师
弹压台山诸刹。
众所畏伏。
因为俵之。
众寡均等。
于是其徒致疏。
继其师主院事。
诏补都纲职。
总辖台山诸刹。
赐师号超化。
十五年。
兴废食饥。
不可殚纪。
天福元年遘疾。
九月五日
遂示寂。
门人塔舍利。
至今存。
释光嗣
姓李氏
太原文水人也。
冲幼孤静罕杂童稚。
信尚台山乃为真容院浩威之高足也。
纳戒后器宇穹隆。
㥽系包桑。
出求禅法历于年稔。
内外之学优长。
口海崩腾良难抗敌。
由是决意越重湖登闽岭。
盛谈文殊世界。
闻者竦动。
忠懿王王氏大施香茗。
遣使送山寺焉。
癸酉岁两浙武肃王钱氏厚礼迟之。
施文殊圣众供物香茶并钵盂一万。
副应吴越州牧宰。
皆刻俸入
仍泛海至沧州
运物入山。
时降龙大师者。
率领弹压。
缁伍畏焉。
为其分散诸寺兰若众寡均等。
时徒侣坚请主院。
宣补僧官辖诸台寺院。
命曰都纲。
师号超化。
居于僧上若鲲凤之领鳞羽焉。
十五年间兴建梵宇斋饲僧尼不胜纪极。
天福元年遘疾。
至九月五日迁灭。
门人起塔藏其灵骨。
舍利至今存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